工作日高峰持續時間縮短35分鐘,節假日高峰持續時間縮短100分鐘,高峰擁堵指數下降7.2%……應用海信自主研發的區域自適應控制技術后,西安明城墻區域緩堵成效顯著,通過基于區域實時流量和擁堵態勢對區域內外關聯信號燈配時進行自動調節,區域交通秩序顯著改善、路網通行效率顯著提升,交出了一份實實在在的緩堵治堵成績單。據悉,該技術在前不久全國公安交管大數據建模大賽中成功斬獲三等獎。

“明城墻”是西安經濟、文化、行政中心,也是唐長安城原址,被城墻和一環路環繞其中。區域內匯集眾多行政單位和文旅酒店,包括38所中小學校,5家三甲醫院,及鐘樓、火車站、南門、北大街4大知名商圈和回民街、永興坊等熱門景點。車流量相對較大,日進出機動車總量超50萬,約占西安日均機動車出行量的15.6%。

同時,區域內主干道較少、斷頭路居多,停車泊位緊張,各城門橋洞成為進出區域的先天瓶頸,加劇了明城墻區域擁堵狀況。白天大部時段,明城墻區域處于中度擁堵狀態,部分時段達重度擁堵。工作日高峰持續時間長達7小時,擁堵指數約在2.2左右,節假日高峰往往從上午11點持續至凌晨24點,節假日擁堵指數峰值超3.5。區域內大范圍擁堵頻繁發生,導致鐘樓環島容易鎖死,北大街緩行嚴重。

破解交通堵點、疏通城市動脈,海信依靠較為完備的流量態勢監測設備,精準感知區域內重要路口交通流量,同步融合互聯網路況大數據,匯聚至智能信號控制系統,同時依據智能調優平臺的數據清洗補全技術、區域路網需求點識別、最佳控制點算法、宏微觀方案自動計算等技術,創新性落地全市首個區域自適應信號控制實戰案例。

自動感知、自動識別、自動觸發是海信區域自適應控制的典型優勢,可依據不同交通流量狀況自動匹配優化方案。當區域內交通流量保持在低位運行時,自動匹配常態需求控制方案,通過堵點路口相位相序、時段劃分、行人信號優化,及區域交通走廊型干線-北大街綠波帶、紅波帶協調方案,對瓶頸點路口北門外盤道十字、北大街-蓮湖路十字、西華門十字,及主干路蓮湖路、東五路、北大街等路段進行交通優化,優化后區域通行效率可提升15%。

當區域內交通流量高位運行時,自動匹配區域自適應控制優化方案。通過在明城墻區域內預設5個重要路口和2條重要路段作為“水位監測點”,實時監測上下游車流量,并在區域外設置18個路口作為“控流點”、11個路口作為“卸流點”,動態控制進出明城墻區域的車流量維持在平衡狀態。同時根據明城墻各門洞駛入和駛出流量,精準計算區域內剩余容量,兩者融合后共同為明城墻區域自適應控制提供依據。當區域內車流量增大時,實時壓縮“控流點”燈時減少車輛駛入城墻內,延長“卸流點”燈時加速城內流量駛出,實現外截內疏、緩進快出,緩解明城墻區域交通壓力。

明城墻區域自適應控制穩定運行3個多月以來,通過對北關正街、長安北路、東五路、東大街、蓮湖路等5條道路上的11個閘門路口駛出方向進行自動疏導,有效緩解了北大街和鐘樓環島通行壓力。數據顯示,高峰時段區域邊界進出流量較優化前上升12.8%,高峰擁堵指數下降7.2%,工作日高峰持續時間縮短35分鐘,節假日高峰持續時間縮短100分鐘。區域內道路交通秩序顯著改善,節假日高峰期間不再出現區域性大范圍擁堵和鐘樓死鎖現象。

疏堵保暢不僅關系民生福祉,也關系到城市的發展與形象的提升。海信作為智慧交通領軍企業,將進一步強化科技賦能,持續推進城市交通疏堵保暢,用實實在在的治堵成績助推交通治理提檔升級,為市民打造安全暢通的出行體驗!